左宗棠墓第四代守墓人持续38年
2023-07-16 12:02
每天清晨名人墓地风水,黄志清都会拿着扫帚去左宗棠墓地进行打扫,墓地就在黄志清家屋后。每天会多次清扫祭坪,拭擦祭台、香炉,为前来瞻仰的游人讲解,甚至会巡查十多次,风雨无阻。今年七十七岁的黄志清,这样的生活已持续38年。
作为左宗棠墓第四代守墓人名人墓地风水,当1985年接过守墓的任务时,他还是不满四十的中年人,虽然现在步履已蹒跚,攀登墓前的石级已经费力,但每天这样的日常安排,依然雷打不动。
自从1885年左宗棠病逝后归葬于雨花区跳马镇,黄氏家族就与左公相伴相守。黄志清曾祖父黄佑春在左宗棠去世后的一年就成为左墓的首位守墓人,他为左公墓守护达50年。年老后,他将守墓重任转交给了儿子黄子辉(黄志清的祖父)。黄子辉与其儿子黄明生(黄志清的父亲)一起守墓长达14年。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左氏墓庐屋、左氏牌坊统归当地的人民政府管理,从此黄家暂时告别守护左公墓的重任。上世纪七十年代,左宗棠墓遭到破坏,包括御碑亭、牌坊、神道、墓葬本体等悉数损毁。
1985年,左宗棠墓被列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进行大修。黄志清以为守墓使命就此结束,可政府将左公墓的守护工作又交给了他。
当时在修复过程中,黄志清就建议有关方面尽可能扩大修复范围,他清楚地记得左宗棠墓地当年非常气派,占地有10亩。“从墓冢笔直下去,麻石台阶一直延伸到河畔。进入墓园主道设御碑亭,大鼋驮白玉石御碑,墓道有御赐神道碑等。”但限于资金等原因,重修后的左宗棠墓地,占地面积只有约原来的十分之一。
似乎没有人比黄志清更适合守护左公墓,对于左公,黄志清倾注了很多的感情。当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左公墓被损毁,棺椁被拖出,是黄志清在母亲的吩咐下,把左公重新进行安葬。墓前神道两侧原有石像生四对,依次为石人、石虎、石马、石羊,当这些石像生被挪去修路时,是黄志清偷偷将一个石羊藏了起来。现在,在左宗棠墓地唯一能看到的当时原物,就是这只被藏起来的石羊。
自从当了守墓人,黄志清的日常安排中,守墓是最重要的事。为此,黄志清几乎没出过远门,就连子女们想带他外出旅游,他都不答应,就怕出远门会耽误了给左公扫墓、为来访者讲解。
来祭拜左公的人,每每会抛出很多问题,比如左宗棠家在湘阴,为何会葬在跳马?
解释有多种,有说左宗棠的祖坟虽在湘阴,但他的父母和夫人均葬在长沙北门外的史家坡,左公原计划与夫人合葬,但因史家坡墓地狭窄,便改葬到了跳马。黄志清的说法是,因左公生前巡游于斯,盛赞此地山形水势雄奇,曾立言死后愿归葬于这块风水宝地。
如果说,1985年以前,黄志清所了解到的左宗棠,更多来自于父辈的讲授,来自于从小的耳濡目染。随后几十年,随着与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交流,让黄志清对左公的了解更加立体。他也不断查找书籍资料,丰富历史知识、文物知识,碰到有人咨询,他的释疑解惑,有了更令人信服的知识支撑。
对于远道而来的游客,他除了说一些左宗棠的故事,还准备了不少题名簿,请人题签。留下笔墨的,不乏各行各业的名人,这些题名簿,成为左公墓走向大众的历史见证,本身也成为了文物。黄志清从一个斑驳沧桑的袋子里,拿出众多题名簿,记者随意打开一页,便看到左宗棠第四代孙左焕琛2010年的深情留言:感谢黄志清全家为我们左家先辈左太公世代守墓。
在黄志清看来,为左公守墓是一种光荣,是一种责任,“左公为祖国收复了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六分之一的新疆,我作为守墓人,就要好好守墓,宣传左公,世代相传,把左公的精神发扬光大。
目前,黄志清的儿子黄均,也一起跟着守墓。黄志清会经常为儿孙讲左公的故事,他清晰记得左氏牌坊前的对联,左边是“秉性廉正唯事成功”,右边是“学问悠长气势光远”,对联总结了左公一生的学业事功、文章性命,黄志清希望所有来祭拜左公的人,都能学习这种风范,传承这种精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