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成田老师对于本次优秀传统文化师资培训班的部分心得体会
2023-05-20 14:03
黎成田老师
对于本次课程的部分心得体会
01
《传统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心得体会
国学台首届优秀传统文化师资培训班点“穴位”非常精准。在开班典礼之后由著名哲学家汤一介弟子雷原教授,作《传统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讲座,不言而喻:主办方举办优秀传统文化师资培训班的目的、意义就是为了解决优秀传统教育思想在当代的价值问题。这也是每一个学员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和意义。
不少人赞誉、感激汤一介老先生:“找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引领我们回家。”其弟子雷原教授所作的《传统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的讲座,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六大特征、三大理念、当代价值阐释及其实现当代价值四个阶段论述,为每一个热爱中华传统文化、从事中华传统文化普及、传播、研究的人,指明了正确、明晰的方向和价值取向。
雷原老师指出传统文化价值观:天人合一、心物一体、中庸无为。方法论:格物致知……这是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跨越时空的核心支柱。六大特征的天下性、道德性、可持续性、一以贯之性、时中性、社会主义性。传统教育思想的三大理念:自性万能、仁智不二、因材施教。实现传统思想教育当代价值的四个阶段:童蒙养正、博学笃行、博而返约、通专合一。都是我们每一位学员必须牢记和遵守的“平仄”和“格律”。
雷原教授进一步指出:“教育的整体目标,应包括传承文化、培养合格的人才、服务社会。在三项目标中,传承文化是方向,培养合格的人才是核心,服务社会是实践与应用。可以说传承文化与服务社会的关键在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我们综合了明体达用、通专合一、立德树人、德智体美劳等思想,提出了“德才能艺”兼备的培养目标”。这就是我们每一位参加培训的学员,在培训结束后,从事传统文化传播、普及、学习、研究的目标。
总之:雷原教授在“开学第一课”上,为我们全体学员引领了思想认知、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让我们更加明确学习、传播、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应该怎么思考、怎么干、干什么、往那儿干。
这是我聆听和学习雷原讲授讲座的肤浅认识和收获。
学员:黎成田
02
《四书概论》心得体会
郭齐勇教授是我一直仰慕的大学者、儒学家。几年前,我读过他的《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一书,深深启发。这次参加国学台组织的传统文化师资培训,有幸聆听了郭教授《四书概论》的精彩讲座。真是字字珠玑,醍醐灌顶。
刚收到《课程表》时,我就在纳闷:《四书概论》这可怎么讲呀?《四书》不仅仅是四子之书,更不仅仅是四本书、四部书那么简单。它是广袤无垠的洞天福地里丰饶的宝藏,怎么“概”?怎么“论”呢?
我怎么也想不到:郭齐勇教授从《四书》的意义(伦理共识、文化认同、终极关怀)《四书》之形成、如何读《四书》、孔子思想精义、孟子思想精义等四个方面。非常简洁、清晰地阐述了《四书》的博大精义。什么是大道至简?郭教授讲课就是大道至简;什么是举重若轻?郭教授讲课就是举重若轻。
当然,“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郭教授讲得不管多么好,也只能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为我们今后学习《四书》指明方向。真正领悟《四书》需要读原著、悟原著。通过学习,要在长期的阅读和思考上下功夫,在经典的微言大义上深刻体悟,在郭教授高度凝练的四书“三大意义”、“孔仁孟义”上持之以恒长期学习和领悟。
牢记郭教授:“《四书》根本上是教人如何做人,不读“四书”,不知道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的谆谆教诲。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学《四书》最真要的是要落实到如何做人上,如果学一套,做一套。经典也是白学。要把文化经典,领悟和转化为自己的做人宝典,做人规则,做人准则。这才是学习经典的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学员:黎成田
03
《周易》本源心得体会
学习《周易》重在启蒙,核心是启蒙老师,王悟清老师是一位非常好的《周易》导师。听王悟清老师的讲座,我的最大收获就是:从本源上对“易”的认识——日月周而复始,日出东方为阳,日落西山为阴,卦最初是用于观影测日,八卦就是八个方位。从起源,从根源上明白了古人说的——推天道,以明人事。
王老师讲得太好啦!
期待王老师的《周易》系列课程!
学员:黎成田
04
《书法选帖与临摹》心得体会
以前无意间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经常看到孟云飞老师的有关书法方面的大文章。还为中小学生主编《书法课本》《书法练习指导》颇受好评,还在“中国教育”、“天津卫视”等多家电视台播出;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各种比赛、展览并获奖,主持、参加过《书法风格研究》、《中国书法文化研究》、《甲骨文书法艺术整理及其研究》等省部级以及国家艺术科学规划等项目;还获得过国家文学艺术评论奖。
通过孟云飞的《书法选帖与临摹》讲座,我的收获如下:
一、对中华书法,中华文化更加充满自信;
二、对于今后进一步践行中华传统文化的宣传、普及
活动增强了自觉;
三、坚定了选帖与临摹还是古人的本子更好,只有反复临摹古人的字周易概论讲座心得,吃透精髓,才能写好字;
四、书法是一种情感注入,只有带着情感,字才能真正写好。
五、对当今五花八门的书法乱象,有了基本的认知。有正本清源的感觉。
学员:黎成田
05
《国学通识教育》心得体会
通识教育思想源远流长。《易经》中主张:“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中庸》中主张,做学问应“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古人一贯认为博学多识就可达到出神入化,融会贯通。《淮南子》中说“通智得而不劳”。通识教育可产生通人,或者称之为全人。《论衡》中说:“博览古今为通人”、“读书千篇以上,万卷以下,弘扬雅言,审定文牍,以教授为师者,通人也”、“通人胸中怀百家之言”。通识教育可产生通才,即博览群书,知自然人文,知古今之事,博学多识,通权达变,通情达理,兼备多种才能的人。
通识教育重在德行,而非知识;重在“育”而非“教”因为通识教育没有专业的硬性划分,它提供的选择是多样化的。而学生们通过多样化的选择,得到了自由的、顺其自然的成长周易概论讲座心得,可以说,通识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它超越功利性与实用性。之所以要以“大学问家、大思想家”为榜样,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独立人格与独立思考的可贵品质,而这正是通识教育的终极追求。因为,教育不是车间里的生产流水线,制造出来的都是同一个模式、同一样的思维。而是开发、挖掘出不同个体身上的潜质与精神气质。因为通识教育是要“孕育”出真正的“人”而非“产品”。这正是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绝好传承和体现。
李克老师转述前代先贤的话说:“国学就是成其为中国人的学问。”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优秀传统文化。所以,国学乃“通识”之本。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更加坚定了我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传播、普及和研究的信心和定力。一个民族的振兴,迫切需要文化“通识”教育。
一个民族有更大程度的“通识”,才能有更大程度的“共识”;有更大程度的“共识”,才能凝聚更大程度的发展和建设的能量和力量。
学员:黎成田
06
《从汉字揭秘中国文化》心得体会
仓颉造字,以泄天机。根据《淮南子·本经》的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神话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情感期盼。
崔宗武老师讲座从汉字的“六书”及其举例汉字中透视出中华智慧之大道。这是中华文明内在的DNA,让我学习到:汉字不仅仅能“会意”,同时还担当了“传道”的历史使命,中华文明之所以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断流”的文明,汉字的发明、传承、演化、使用居功至伟。
通过学习崔宗武老师的讲座,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字中蕴藏着天机,天机便是大道矣。
一、从崔宗武老师开篇讲解“三元九运”2024年——2044年为离卦当位,离卦的卦象为火。未来文化、科技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于我们喜爱文化、传承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来说,将有更好的空间和发展前景;
二、进一步从通俗易懂上领悟了“道为本,德为用。”崔老师举例讲:比如一台电脑,“道”是这台电脑的机身,“德”就是这台电脑的软件;一个人,“道”是整个身体,“德”是这个身体蕴含的思想、情感、认知等;对于一棵树,“道”是树根,“德”是树枝;
三、我进一步懂得了“道”就是天时,就是天常。“一阴一阳之谓道”,顺道而生,逆道而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下事,顺应道则成,失道则败;
四、“大爱无言,爱善渡万物而不鸣;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是我们效天法地立身处世的根本。这些智慧都藏在一些汉字中,文脉在文化自觉中一代一代传承;
五、“颠倒”乃“道”之本。崔老师这一个透视非常重要。比如《易经》的“泰卦”和“否卦”,泰卦是三阴在上,三阳在下,否卦是三阳在上,三阴在下,天道与很多常人的思维正好“颠倒”,我们常人需要学习、需要接受教育、需要“悟”,需要改变和提升自己的思维,才能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接近天道。才能实现天人合一,才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六、崔老师悟道透彻:“仙人就是悟得天的本性的人”。得道者,就是悟得天道之人。这些都是我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之一;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崔老师“道行”也广博精深,字中藏着玄奥,字中藏着乾坤,字中藏着天道,字中传承中华文脉,汉字养育中华优秀文明。
学员:黎成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