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周易 > 周易预测

《易经第五讲:预知未来的象数》


2024-05-18 13:04

本辑内容《易经第五讲:预知未来的象数》

人算配合天算

伏羲氏仰观天象,俯察地理,根据他所能接触的一切信息,制作了八卦。其目的是借八卦的符号及其变化,来指示人的应行之道。

因此,《易经》的思维模式是:由天与地的大格局来界定人的处境与位置,使人在空间与时间方面皆可作更为完善的选择。

这种宇宙观是“机体式”的而非“机械式”的。万物形成一个整体,彼此相通互感,任何最微细的变化都不会没有作用。

那么,要如何把握相关信息来决定自己的作为呢?这即是预测未来的问题。

《易经》原有不同版本,在夏朝的称为“连山易”,在商朝的称为“归藏易”,但皆已失传。留下的是周朝的“周易”。所以今日所谓《易经》是专指“周易”而言。

不仅如此,周朝的官制在春官大宗伯(掌礼典、祭祀等宗教事宜)之下,设有卜筮官(太卜、卜人),在国家重大决策方面提供专业的建议。

《尚书‧洪范》列出治国九畴(九大纲领),其中有一项是“稽疑”,要考察及辨明疑惑。当天子面临重要决策时,要怎么做呢?

“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

面对问题时,天子必须自己先想清楚,再征询主管其事的官员,并且参考百姓的意见。这三点是“人”的考虑,可谓相当完备,甚至有些民主色彩。

但是正如我们所说的“人算不如天算”,许多事情的发展,会出乎大家意料之外,因为人所能想到的主要是过去的经验与眼前的情况,但未来是充满无限可能的。那么,如何预测未来呢?

所以接着要“谋及卜筮”。

“卜”是龟卜,利用龟壳腹部,在左右两边刻下一项决策的正反作为,再以火烤炙,看哪一边先裂开,就代表天意。若无此一占问方式,今日就没有甲骨文可以做为珍贵史料了。

“筮”是占筮,按《易经》所指示的,用五十根蓍草进行演算,其结果将显示某一卦象,然后依其卦辞与爻辞来作解释。

由此可知,古人考虑国家大事时,使用五种方法。三种属于人算,两种属于天算。人算与天算配合,不是万无一失吗?

上述五种算法的结果有同有异周易预测是心意,如何取决呢?大致上,只要三种相同即可具体实行。这看来有点“多数决定”的意味,但还是要就问题的性质来斟酌。

人有理性,可以思考及选择,但是对未来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现在,古人在运用理性的同时,也以某种方法预测未来。这种做法实不能以“迷信”一词来概括。

君子善加使用

《系辞上传》发挥《易经》的哲理周易预测是心意,其中反复谈及“圣人”的伟大功业。

圣人的作为是借由《易经》的启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意思是:圣人用它来贯通天下人的心意,奠定天下人的事业,裁断天下人的疑问。

这三者分别需要的是“德行、能力与智慧”。

在智慧方面,《易经》的作用至为明显,所以原文接着说:圣人用它来洁净心思,退藏于隐密之中,与百姓一起忧虑吉凶的发生;神妙可以让他知道未来的状况,明智可以让他容纳过去的经验。

《易经》在四方面展现了圣人之道:“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用在言语方面的人会推崇它的言辞,用在行动方面的人会推崇它的变化,用在制造器物方面的人会推崇它的图象,用在卜筮方面的人会推崇它的占验。

有关卜筮与占验,《系辞上传》接着说:因此,君子准备有所作为,准备有所行动时,用言语去询问,它就会接受提问并且像回音一样地答复。远的、近的、幽隐的、艰深的问题,它都可以让人得知未来的状况。不是天下最精微的智慧,谁能做到这些?

《易经》占筮的神奇妙用由此可见一二。

《系辞传》所说的圣人,是指古代圣人,包括伏羲氏、神农氏,直至黄帝与尧、舜。

而所谓“君子”,则是指由孔子开始算起的儒家学者,到了后代则泛指有志于修养的读书人了。

因此,正如《系辞·上传》所说的:因此之故,君子所安心静处的,是《易经》显示的位序;他所乐于玩味的,是卦爻辞的内容。

因此之故,君子静处时就观察卦爻的图象,并且玩味其中的语辞;他行动时就观察卦爻的变化,并且玩味其中的占验。所以,上天会保佑他,吉祥而没有任何不利。

君子上述作法的根据是:

(一)《易经》六十四卦可以代表人生的各种处境,其中的三百八十四爻则代表人在这些处境中的位置。因此,卦辞与爻辞可以让人安心静处并乐于玩味。

(二)君子在作重大抉择、准备行动时,会先占筮其未来发展,再就事后的结果来观察卦爻的变化,并玩味其中的占验。

我们可以想像这样一位君子:他面临人生的每一个转捩点,都会自己深思再三,并与家人及朋友商量,向前辈与长官请教,然后再使用《易经》占筮。如此得出的结论应该很有参考价值。

那么,这种占筮为何可以预测未来?它在理论上有什么可以取信于人的说法?这是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我们接着要介绍的。

心理学之根据

我们介绍《易经》时,不妨参考两位西方学者的意见。在他们是“旁观者清”,在我们则可以降低主观的成见;如果双方看法接近,则可以印证“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说法。

德国数学家及哲学家莱布尼兹(,1646-1716)是普鲁士学术院的首任院长,他发明了数学中的微积分,使用二元对数设计了一台计算机。

他于1703年在《皇家科学记录》发表一篇报告,题目是:“二进位算术的解说:它只用零与一,并论述其用途以及伏羲氏所使用的古代中国数字的意义”。

八卦的基本单位是阳爻与阴爻,其作用有如一与零。莱布尼兹由此印证了他当时正在研究及发明的计算机。

其次,与占筮有关的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Jung,1875-1961),他以“集体潜意识”之说而享誉心理学界。

在长期研究“心电感应”现象与《易经》的占筮理论之后,他看出两者之间有微妙而深刻的关联。他提出一个术语:“共时性原理”。

要了解共时性,须先说明其相对概念“贯时性”,也即是:我们常在“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历程中寻找某一事件的原因与后果。这种单线及单方面的贯时性思维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如此一来,我们容易忽略“同时”发生的事件之间的关联。

因此,所谓共时性原理,是说:许多同时发生的现象,其间有互动及互相预示的关系。

譬如,心电感应就是明显的例子:两人并无实质的联络,但同时感知对方的心意。这种情况普遍存于物理界与人事界,所以古人有“铜山东倾而洛钟西应;其母啮指而其子心动”的说法。

换言之,我们不妨继续习惯使用“贯时性”的思维模式,但没有必要因而排斥“共时性”的观点。

以日常语言来说,“共时性原理”即是:有意义的偶然。看似偶然发生的事,其实有其含意。事实上,天下没有偶然之事,只是我们尚未找到原因而已。

那么,这种原理与占筮有何关系?有完全的关系,因为占筮的准确性在于帮助我们把握有意义的偶然。如何把握呢?试举一例说明。

甲乙二人同时出门,也同时听到喜鹊的叫声。甲当时正在为投资某项生意而犹豫,此时的喜鹊叫声即是“有意义的偶然”,犹如好兆头,鼓励他放手去做。但是乙当时并未烦恼任何问题,听到喜鹊叫声只觉得春暖花开,心情愉悦,因而也无所谓心电感应的现象。

人类历史上有关预测未来的方法很多,让人有神秘莫测之感。这些方法大都离不开“共时性原理”所说的“有意义的偶然”。

《易经》除了此一共同特色之外,还有三千多年前所写的卦辞与爻辞可供解卦之依据,所以更与迷信无涉。

占筮基本原则

占筮使用《易经》及其卦爻辞,所以又称“占卦”。《易经》有文字资料,是客观的文本,不许人任意曲解。

因此,一方面,占卦之预测未来必须根据卦爻辞,所以减少了心理暗示与信口开河的成分;但另一方面,“占卦容易,解卦难”,如何读懂三千多年前的古文并将其转换应用于眼前的处境?这是学习《易经》的人一生的挑战。

关于占卦与解卦,各有一些规定。

占卦方面有所谓“三不占”:不诚不占,不义不占,不疑不占。

首先,既然占问未来,自然相信有神明存在并向其请教,中国人所谓的神明,包括祖先在内,而向祖先请求指示,是可以理解的。此时必须心意虔诚,态度专注,并认真看待所得知的结果。

若是占问所得不合己意,则须间隔三月再度占卦。三月为一季,季节改变则各种情势也随之出现变化。《易经》为探讨变化之书,因此一事之可为不可为,也在变化的过程中。

这是“不诚不占”。

其次,“不义不占”是说:凡是不合理与不正当之事,则不可占卦。

譬如,有人占问“何时可以世界和平?”这就不太合理了,因为世界之“和平”难以定义,并且历史上从未有过这样的和平,那么我们又以什么立场去占问呢?

又如,未受委托而占问别人的私事,或者占问股票希望借此发财等,都不具备正当性。

至于“不疑不占”,是说许多琐碎小事或理性上不必疑虑之事,就不必劳神占卦了。

以上“三不占”是基本的守则。然后,进行占卦有了结果时,又该如何解卦呢?这方面可参考朱熹《易学启蒙》所提供的资料。

今日谈“解卦”,除了要知道其困难,也须明白“易无定诂”之说,就是:占卦的依据是“有意义的偶然”,而解卦除了扣紧卦爻辞的原文,也需要某种“偶然的灵感”,不可过于执着。因为毕竟人生充满变数,并且真正在抉择及负责的人是我们自己。

学会占卦之后,偶尔为人解卦,则请记住“解卦三不”:不搞神秘,不给建议,不涉利益。

《易经》文本纵使难懂,也有其明确的意思,不可故作神秘,使人降低理性思考的责任。

其次,我们很难了解提问者的具体处境,所以只宜就事论事,不必“好为人师”。

然后,若是涉及金钱利益,则成了一般的命理师,而与学术渐行渐远了。

探讨上述占卦与解卦的相关问题时,我们更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就是在“德行、能力、智慧”方面不断修练,才是我们学习《易经》的康庄大道。

深入品味人生

《礼记‧经解》谈到六经的教育,各有扼要描述。谈到《易经》,它说:“洁净精微,易教也。”又说:“易之失,在贼。”

一个社会推广《易经》,其成效将使人们心思单纯而平静,观察深入而微妙。但是也有缺点,就是“贼”,疑神疑鬼而错失了人生的正确途径,忽略了生而为人的基本任务。这也是《易传》再三强调“德行、能力、智慧”的缘故。

其次,有些人引用《荀子‧大略》所云:“善为易者不占”一语来批评占卦的作为。事实上,荀子同时讲了三句话:“善为诗者不说,善为易者不占,善为礼者不相。”

意思是:真正懂得《诗经》的人不多作解说(因为《诗经》要人以真诚情感去体会,而不宜多作理论探讨);真正懂得《礼经》的人不担任司仪(周为《礼经》讲求恭敬的心态与行动,而司仪只能让大家行礼如仪)。那么,真正懂得《易经》的人呢?他不多作占卦,因为那样可能使人忽略理性的作用与修德的重要。

结论是:人若秉持理性思考,努力修德行善,必要时占卦又有何不可?

宋朝诗人叶采的《暮春即事》写到: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此诗颇能表达我国读书人对《易经》的特殊感情。能由此而深入品味人生,实为一大乐事。

推荐阅读:

《周易》与预测学纳入2019年博士生招生

Copyright ©2023-2026.Powered by©风水命理知识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0040142号-39